半年多时间里,8位资深生物学家先后加盟西湖大学

时间:2023-08-19 10:33:25来源:腾讯网

导读


(资料图片)

这周,知名生物学家柴继杰荣获未来科学大奖备受关注,实际上他刚加入西湖大学,成为这所新学校为数不多的讲席教授。

这两年,新型研究机构如雨后春笋般在中国出现,他们也成为人才的聚集地。近期,西湖大学吸引了诸多资深学者加入,尤其是神经科学领域几位大咖的加盟,如马秋富、付向东、李波等。

近些年,由于中美关系以及国内科研水平的提升,很多在美华人学者悉数回国发展,新型大学以及研究机构成为大部分学者的首选之地,比如西湖大学、上海科技大学,深圳医学科学院、首都医学科学中心。

另外,正在成长的研究型大学未来势必也将是人才集中汇聚之地,如位于浙江宁波的东方理工大学(筹)、福建的福耀科技大学(筹)、深圳的大湾区大学(筹)等。

周    晨 | 整理

自去年年底,西湖大学就迎来了人才“收割期”,接连引入多位讲席教授。

讲席教授作为高校的荣誉称呼,通常授予在某一学科领域内有突出贡献、受到广泛认可的资深学者,这些获得“讲席教授”称号的学者大多已在海外高校获得终身教授的职务。

西湖大学校园风景

能吸引到资深学者加入,说明西湖大学具有某种特殊的魅力,吸引了这些在其领域早已蜚声中外的知名学者纷纷加盟。

接下来,我们了解一下近半年多时间哪些生物大咖加入西湖大学。(注:未按时间顺序)

姓名:李波

方向:神经科学

李波,1992年获济宁医学院医学学士学位,1997年获中国科学院心理学硕士学位,2003年获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神经科学博士学位。2003年至2008年分别在美国冷泉港实验室和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从事博士后研究。2008年至2023年历任美国冷泉港实验室助理教授、副教授、教授、Robert Lourie讲席教授。曾获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新科学家生物行为研究创新奖、美国脑和行为研究基金会青年科学家奖和独立科学家奖等多个重要奖项。2023年8月全职到西湖大学工作,任神经科学讲席教授。

李波长期致力于情感和动机行为脑机制的研究,聚焦于对相关功能神经环路、细胞、突触、基因和分子等层面的解析。同时,他还致力于有关动机和情感性疾病机制的研究,包括抑郁症、焦虑症、药物成瘾、和自闭症。他的研究进一步拓展到大脑和外周代谢系统的相互作用,尤其是这些相互作用对代谢性疾病发生发展的影响,例如肥胖症和癌症恶病质。李波团队致力于运用创造性的、多学科交叉的现代神经科学技术手段来检测和调控大脑特定神经环路的功能,以阐明这些环路在适应性/非适应性行为及代谢反应中的作用。这些研究的发现将指导新型治疗手段的发展,来对抗和改善动机与情感性疾病、以及肥胖症与恶病质等代谢性疾病。

姓名:柴继杰

方向:植物免疫学

柴继杰,先后毕业于大连轻工业学院、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硕士)、协和医科大学(博士)。2009年受聘为清华大学教授。2017年,柴继杰成为中国大陆首位获得“德国洪堡教席奖”的科学家,赴德国担任马克斯-普朗克植物育种研究所“洪堡教授”。2023年全职加入西湖大学担任生命科学学院植物免疫学讲席教授。加入西湖大学后,柴继杰将组建植物免疫信号传导实验室,继续深化植物免疫受体的结构和生化研究。迄今为止,柴继杰共发表了SCI论文121篇,其中通讯作者72篇,5项研究成果入选2021年国际公认的植物抗病领域30年重大发现。

柴继杰实验室长期从事植物中介导先天免疫反应的受体激酶(RLK)和NOD样受体蛋白(NLR)的结构与功能研究。实验室前期研究表明植物NLR识别病原体效应蛋白后形成不同的抗病小体,从而起始植物的免疫反应包括超敏反应(程序性细胞死亡)来有效的抑制病原菌的侵染及致病。CNL类抗病小体在细胞膜上形成诱导性钙离子通道起始植物抗病反应。而TNL类抗病小体作为NAD+水解酶以及ADPR转移酶产生多种核苷类第二信使,通过EDS1-PAD4/SAG101等介导激活另一类CNL类抗病小体从而引起植物的免疫反应。实验室目前研究的重点是利用遗传学、组学、生化、分子生物学及生物信息学等多学科交叉手段,研究植物NLR活化起始钙信号后引起细胞免疫或程序性死亡的信号传导过程。

姓名:管坤良

方向:分子细胞生物学

管坤良,1963年出生于浙江桐乡,1982年获得浙江大学(原杭州大学)学士学位,1989年获得普渡大学博士学位。之后先后在密歇根大学和加利福尼亚大学圣地亚哥分校任教。2023年入职西湖大学任分子细胞生物学讲席教授。加入西湖大学后,管坤良将组建“分子细胞生物学实验室”,聚焦于Hippo通路调控的分子机制、上游信号、生理功能以及其在癌症中的作用。管坤良曾获评美国“麦克阿瑟天才奖”、美国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学会“青年科学家奖”和华人生物学家协会吴瑞奖等重要奖项。迄今为止,管坤良已发表300多篇研究论文,是分子生物学和遗传学领域被引用最多的研究人员之一。

管坤良主要从事细胞生长调控和肿瘤发生的信号转导方面的研究。近年来,他的团队一直在关注Hippo通路及其在癌症中的作用,在推动Hippo领域方面发挥了领导作用。

姓名:Dieter A. Wolf

方向:RNA与疾病

Wolf 1995年于慕尼黑的路德维希-马克西米利安-慕尼黑大学获得医学博士学位。在哈佛大学和斯坦福大学进行博士后研究后,曾在哈佛公共卫生学院、伯纳姆研究所和厦门大学担任初级和高级教职。2019年至2022年,Wolf博士作为遗传学住院医师和生物标志物医学主管加入了慕尼黑的MGZ医学遗传学中心。自2021年起,他担任慕尼黑工业大学的兼职研究项目组PI。

2023年,Wolf加入西湖大学,担任全职教授。

Wolf实验室致力于了解与癌症和衰老相关疾病有关的细胞过程的RNA机制。实验室使用生物化学、遗传学和系统生物学等多种方法,从分子和细胞水平研究这些过程。实验室的研究结果对于开发新型抗癌和衰老相关疾病疗法具有重要意义。实验室的主要研究内容之一是真核细胞起始因子3(eIF3)复合物对蛋白质合成的调控。实验室已经证明,eIF3在翻译的起始和延伸阶段具有mRNA选择性作用,并且eIF3对于维持线粒体稳态和肌肉健康至关重要。特定的eIF3亚基也为肿瘤生长所必须,因此癌症治疗中选择性靶向eIF3和线粒体代谢成为可能。目前,新兴的研究领域是基于RNA的遗传性疾病的机制研究。我们将利用多组学方法和iPSCs疾病模型,重点研究肌肉和神经退行性疾病的新型疾病机制。未来实验室还将追求基于RNA的疾病机制的治疗方法。

姓名:付向东

方向:RNA生物学与再生医学

付向东,1982年获得武汉大学病毒学学士学位,1983年通过中美生物化学联合招生(CUSBEA)计划留学美国凯斯西储大学,1988年获得生物化学博士学位,1988年至1992年在哈佛大学生化与分子生物系完成博士后训练。1992年加入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细胞与分子医学系,历任助理教授(1992-1998)、副教授(1998-2002)、正教授(2002-2018)和杰出教授(2018-2022)。曾获Searle Scholar (1994)和 Leukemia and Lymphoma Society Scholar(1997)、武汉大学杰出校友(2003)、Ray Wu Society终身成就奖(2016)和柏林墙2020年度创新科学突破奖(2020)。2010年入选美国科学促进会成员(AAAS Fellow)。2023年1月,付向东加入西湖大学,担任RNA生物学与再生医学讲席教授。

付向东在国际上率先报道了一类同时参与组成型和选择型pre-mRNA加工的SR蛋白家族,并证明这类RNA结合蛋白特异的促进pre-mRNA被RNA剪接体识别。此外,付向东实验室还发现了SR蛋白特异性激酶家族,证明这些激酶在转导细胞内外信号以调节细胞核中可变剪接中的重要作用。付向东长期专注于编码和非编码RNA的调控机制的研究,阐明其在发育和疾病中的作用,创新性开发了多项技术,用于高通量分析发育和疾病中基因表达、mRNA亚型和基因组互作。他们最新的突破性研究,开辟了一种从非神经元细胞转化生成功能性神经元的新策略,用以替代神经退化过程中丢失的神经元,从而有效逆转帕金森症模型的疾病表型。接下来的研究中,实验室将继续关注RNA生物学及神经再生领域,致力于发育和疾病中RNA调节机制的探索,通过分子生物学、分子遗传学、生物化学,基因组学,动物行为学、电生理学等多种实验手段对疾病机理与干预展开研究。付向东欢迎有能力有志向的学生和博后加入他的团队,一起攻克几个RNA生物学和再生医学中的关键科学问题,将基础科学的发现转化成疾病治疗的新策略。

姓名:马秋富

方向:系统生理和针灸

马秋富,1987获得复旦大学学士学位,1994年获得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博士学位,1994 到1998先后在百时美施贵宝和加州理工学院,完成博士后训练。1999初成为哈佛医学院丹娜法伯癌症研究所和神经生物学系助理教授,2011 年成为正教授。马秋富教授是1988年CUSBEA学员,2000 年Pew青年学者。2022 年秋天,马秋富入职西湖大学任讲席教授, 担任系统生理和生物电子医学研究中心主任。

马博士一直致力于研究疼痛通路。他的研究包括三个阶段,神经发育、脊髓环路绘制, 和针灸机理研究。作为博士后,他发现了哺乳动物神经元决定因子 Neurogenin。2001 年基因组序列发表后,他带领哈佛医学院的几个实验室,绘制了1200个转录因子在发育中神经系统的表达图谱。通过这张图谱,鉴定了控制外周和中枢伤害性感觉神经元发育的两个主要转录因子(Runx1 和 Tlx3)。过去十年,他的实验室将发育知识转化为新的遗传工具和解剖学工具,在绘制脊髓传输疼痛的通路方面,做出了开创性的贡献。近年来,他的实验室开始研究针灸实践背后的科学基础,发现电针可以在特定的身体部位,驱动特异的躯体感觉神经-自主神经反射通路,为至今仍然无解的全身性炎症的治疗提供了新思路。

近年来系统生理学的涌现为现代科学与传统医学之间的对话提供了契机。系统生理学强调疾病进程中的神经-免疫-靶组织的整体动态互动,但目前还需继续开发工具来调节这种互动以治疗疾病。传统医学已有数千年的历史,但其背后的科学依据还未十分明确,影响进一步改进,提高和推广。马秋富实验室近期针刺工作的突破,为建立现代科学与传统医学之间的对话提供了关键切入点。电针可以通过躯体感觉神经-自主神经反射,远程调节生理,包括炎症控制。躯体感觉神经和自主神经都是巨复杂体系,它们的对话还需在脊髓和大脑进行整合,目前所知还是冰山一角。在西湖大学,马秋富实验室将系统地绘制躯体感觉-自主神经反射通路, 探索神经信号如何调控各种免疫细胞和组织细胞,优化包括针刺在内的各种物理刺激参数以激活特异的抗炎神经通路,为治疗包括疼痛,肠炎,和脑疾病在内的慢性疾病寻求新思路、新突破。

姓名:杨健

方向:生物材料及再生工程

杨健,1974年出生于江西万载。1996年及1999年获南昌大学化学学士学位及物理化学硕士学位,2002获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高分子化学与物理博士学位。2003年至2006年赴美国西北大学生物医学工程系进行博士后研究,之后就职于美国德克萨斯大学阿灵顿分校生物工程系任助理教授,2011年晋升为终身副教授,2012转至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生物医学工程系任终身副教授,2015年晋升为正教授,2019任宾州州立大学Lloyd & Dorothy Foehr Huck 再生工程讲席教授。2023年7月全职加入西湖大学,任生物材料及再生工程讲席教授。迄今为止,杨健获得了美国自然基金会早期职业研究奖、美国德州大学阿灵顿分校工程学院杰出年青教授奖、美国宾州州立大学工程学院杰出研究奖等多个奖项。

杨健教授专长于可降解生物材料的开发研究及应用,是国际知名生物材料专家。尤其是其在首创的基于柠檬酸化学与生物学的生物材料及发光材料开发理论与应用研究领域卓有建树。近年来杨教授倡导的通过生物材料来调控人体干细胞的代谢和分化领域,在学术界和工业界得到广泛的认可与承认。杨教授开发的生物材料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目前的主要研究应用方向包括疾病的诊断及治疗,生物传感器,药物释放,医疗器械,及复杂人体组织再生及创伤修复等领域。目前已经在主流学术期刊上发表学术文章150余篇,获得美国授权专利22项及超过100项国际授权专利及专利申请。其中15项专利已转让给多家公司,所获得的科研经费近1500万美元。

姓名:程钢

方向:材料科学与工程

程钢,1977年生,黑龙江饶河人,1999年本科毕业于北京化工大学化学工程学院,获得生物化工学士学位。2005年毕业于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双城分校,获得微生物工程硕士学位。2009年获得美国华盛顿大学西雅图分校化学工程博士学位。2009年被美国阿克隆大学化学与生物分子工程系聘为助理教授,2015年晋升为终身副教授。2016年加入美国伊利诺伊大学芝加哥分校化学工程系,担任终身副教授,从2018年起担任化学工程系研究生事务主任。2022年12月,全职加入西湖大学,受聘工学院特聘研究员。程钢曾获得美国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 Early Career Award 等重要奖项。

程钢教授课题组的研究领域包括高分子化学,生物界面,生物材料设计和合成,纳米药物。课题组共发表论文80余篇,拥有已获批7项美国及国际专利。程钢教授团队完成了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美国国防部等十余项重大项目。获得的荣誉包括美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青年学者奖,伊利诺伊大学芝加哥分校教学奖,伊利诺伊大学芝加哥分校概念验证等。担任Journal of Functional Biomaterials编委。程钢课题组开发一系列新型高性能材料、概念和方法来解决长期存在的生物垢挑战。这些材料既可有效解决困扰多个领域(包括医疗,海洋,涂料,石化等工业)的生物垢问题,也可作为工具来探究多种生物垢的形成机制。程钢课题组同时利用实验和计算工具探索高性能抗垢材料在分子、纳米和微观尺度上的内在结构-性能关系,并建立指导材料研发的设计原则。程钢博士的多项工作被《自然-材料》、《科学》和该领域的专家所关注。

关键词:

相关资讯
热门频道